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 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 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的轮廓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 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确立为党的长期坚持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党的十六大: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长期坚持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 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 改革开放和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 是科学发展观;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
- 进入 21 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 是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党的历史定位和历史经验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条件;
-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是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条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条件;
(应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这一经验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可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改革开放,可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
-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这一经验强调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持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 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这一经验强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 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综上所述,这十条基本经验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