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期末线下闭卷笔试复习资料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① 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 ② 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
  • ③ 成大才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 ④ 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一、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二、正确的人生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及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三、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社会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 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
  • 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 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正确看待得与失:

  • ① 首先不要过于看重一时的得
  • ② 其次不要惧怕或斤斤计较一时的失
  • ③ 最后要跳出对个人得失的计较

正确看待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三)成就出彩人生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 ① 与历史同向
  • ② 与祖国同行,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 ③ 与人民同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想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理想生活和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二)理想的内涵和特征

信念具有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 ①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 ②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 ③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 ④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 ⑤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二、坚定信仰信念之心

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

(一)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有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三)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 ①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 ②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 ③ 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是大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三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四是爱自己的国家

四、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1.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2.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3. 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四章 明确价值 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代表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24 个字是对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显著特征

是以其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站在人类道义这个点上,彰显出独特而强大的价值观优势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吸收借鉴的一切,人类优秀文化的先进价值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独特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三、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2020 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最醒目的价值导向,深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

四、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扣好人生的扣子
  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这就要求在培育和弘扬的过程中下好落细落小落实的功夫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修者,本也。蔡元培曾经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是适助其为恶。 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①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 ②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 ③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 ④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 ⑤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 ⑥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5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二、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一)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 ①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 ②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③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二)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000 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另一种是”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给予全面否定,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三)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动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主要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

三、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功能。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助人为乐是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

(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3.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三)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择业和创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

(四)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人生的第1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家庭美德与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

(五)锤炼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大学生投身崇德向上的道德实践,就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向道德模范学习,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

  1.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2. 向道德模范学习

大学生应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见贤思齐,崇德向上争做崇高道德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1.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可随时随地随手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活动,加强网络公益宣传,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公益事业的生动局面,推动型的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1. 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和纪律规范等。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
  2.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3.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发展: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四个环节。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二)建设法制中国

  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1. 科学立法。“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 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3. 公正司法。“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4. 全民守法。“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三、维护宪法权威

1954 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即 1982 年宪法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

(一)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3.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内涵: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2. 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3. 是一种逻辑思维,
  4. 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内容:

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

(三)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

政治权利: 一是选举权 二是表达权 三是民主管理权,四是监督权

人身权利: 一是生命健康权 二是人身自由权 三是人格尊严权 四是住宅安全权 五是通信自由权

(四)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 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 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 ③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④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 ⑤ 依法纳税的义务

大学生要尊重法律权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用法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